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1. 任务(使命)

针对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发新型能源材料与先进光电技术,从材料及器件源头提供解决能源问题的新型/先进方案,促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利用,并培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2. 师资队伍(人数、结构、主要带头人)

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中心现有教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100%拥有博士学位。

中心学科带头人李美成、林俊教授。

3. 人才培养

(1)本科生教育

该中心现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生(每年招收30人),培养具有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器件设计与制造以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等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研究生教育

本研究中心人才培养方向: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燃料电池、传感器等新能源转化/存储材料与器件。培养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能力,并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招收“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专业博士和“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术型硕士、“动力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硕、博士研究生15-20人)。

(3)培训

本中心可针对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相关材料和技术开展培训。

4. 科学研究

(1) 主要研究方向

A. 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制备及器件性能

B. 锂离子电池/新型液流电池开发及性能研究

C. 新型光催化材料开发及光催化动力学过程研究

D. 高分子材料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性能研究与优化

E. 能源变换智能传感器设计与研制

(2) 科研平台

本中心依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建设有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平台、能源材料分析与器件测试平台、计算模拟平台,相关仪器设备包括:原子力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磁控离子溅射/热蒸发镀膜仪,IV测试仪,量子效率测定仪,PECVD等。

(3) 主要研究项目

已完成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10余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支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近30项。

(4) 主要研究成果

本中心教师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光催化、燃料电池、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EI收录10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50余项(已获授权30余项)。编著教材、著作3本。曾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