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

1. 任务

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本科建设为基础,推进太阳能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以“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成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

2. 师资队伍

太阳能研究中心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教师中100%具有博士学位,80%具有海外留学或研修经历。形成了一支以“973首席科学家”为学科带头人,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英才”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陈诺夫、姚建曦教授。

3. 人才培养

(1) 本科生教育

自2010年来共招收192名本科生,其中“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有一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3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专业三届在校生,共计159人。

(2) 研究生教育

中心招收“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动力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目前,中心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目前在读硕士生48人,博士生7人。

(3) 培训

中心重点面向国内外光伏领域及电力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员、设计人员、运行人员和高校师资开展高端培训。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学科体系、灵活的培训计划、丰富的教学方式、全面的教学支持、精彩的学术讲座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现出太阳能研究中心高端培训项目的重要特色。 已成功为特变电工、云南锗业、济南大学等单位开展多次培训。

4. 科学研究

(1) 主要研究方向

A. 太阳电池光电转换过程的机理、理论与模拟

B. 光电转换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器件应用

C. 光电材料与器件中的微纳结构、界面工程及其功能调控

D. 光伏发电高效、可靠运行技术

E. 太阳跟踪与聚光技术

(2) 科研平台

中心依托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有实验面积500平方米,科研仪器价值1000余万元。现已建成完善的材料合成平台、材料分析平台、器件制备平台、器件表征平台。

(3) 主要研究项目

近五年承担科技部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

(4) 主要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 Adv. Mater., Energy Enviro. Sci., Nano Lett.等重要期刊)。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授权20余项。